语文教学“四步八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27 10:54

语文教学“四步八法”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四步教学”范式课堂教学理念在我校以推广多年,“自学——研讨——点拨——反思”的课堂结构也以深入人心,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差,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高,老师们很想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生却往往“启而不发”。这样,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却不见成效。经语文组研究决定:转变此种局面的关键不在于一时的激趣,而是要在课堂上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强化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训练。这种训练必须要有梯度,有层次;必须要使学生做到练有所获。于是“语文课堂教学四步八字”课题于2015年11月在校领导的急切关注下,在语文组教师的热切渴盼中自然地诞生了。

“语文课堂教学四步八法“的研究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寻找突破口。我校有关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课题比比皆是。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如何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实践“四步教学”范式,形成适合语文教学课堂的范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既学会独立学习,又学会合作学习,及至做到研究性学习。

二、核心概念界定

四步教学范式是我校就课堂有效性教学所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以“三精教学”“三个三分之一”为基础,以“自学——研讨——点拨——反思”为基本课堂流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语文课堂教学“四步八法”就是在四步范式课堂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合语文学科的课堂基本模式。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四步八法依赖教师的“导”,学生的“学”。有效的“导”指老师变教案为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学”是指学生在“读”“注”“问”“思”“研”“拨”“练”“拓”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越来越爱学习的结果。

三、相关研究综述

语文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是语文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立足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研究语文教学过程,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与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基本模式。目前被人们认可的有“读议讲练”四步法,“读议讲练考”五步法,中学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等。我校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学——研讨——点拨——反思”的四步教学课堂教学范式。

以上这几种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影响极大,指导意义极强,它们对推进我校语文教学的改革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语文教学是发展的,特别是随着课程、教材、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化,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等,语文教学更呈现出新的发展。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行为等的不同,其结果必然是修正、充实、改造原有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语文教学。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不断地呈现新的模式,产生新的活力。

四、本研究的价值、意义

(一)理论价值与意义

1、丰富和发展我校“四步教学”范式课堂教学理论,为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正确认识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基础的实践和理论借鉴。

2、丰富和深化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二)实践价值

1、改变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五、创新点

1.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四步教学”理念,依照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我校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形成本学科教学特点的语文教学范式。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文“四步教学”范式课堂,建构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教学媒体和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并进行材料的收集,教学生会学、乐学、学会。

六、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目标

1、 通过课堂中设置“四步八法”的研究要能够总结出一条适合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应该是行之有效的,能够在课堂上便于教师操作、学生喜欢接受的语文教学方法。

   2、 通过“四步八法”的研究要能够明显地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动手、不动口、不动脑的滞后的学习意识,大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在此基础上使我校的语文成绩向前大跨一步。

   3、 通过“四步八法”的研究要做到彻底改变我校语文师资队伍的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人文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学意识。

(二)内容

语文四步八法基本流程如下:

一、预习自测,夯实基础。

1、读。要求学生读教材,读学案,熟悉文章内容,提高语感能力,丰富口头和书面语言。这里的“读”,既包含速读、默读,也包含出声、有感情的朗读。“读”的最好方法是各种“读法”综合利用:先速读阅读,再默读感知,后朗读体味。

2、注。要求学生做标划、做批注。课文中的精彩部分,重要内容,有疑问的地方,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联想起的东西,文章构造、段意层意、陌生字词等等,都应当采用适当的符号明确地标划出来。并利用工具书,各自与文本对话,独立思考,完成预习自测题,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3、问。指学生个体预习时遇到的困难,以及预习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的疑点、难点。对于学生预习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可以个别解惑,也可以筛选具有共同性的问题交由全班思考。

4、析。学生再读课文,带着问题思考、讨论、交流,明确段落结构和主旨,完成“整体感知”部分的习题。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5、研。学生研讨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通过对学和群学两种方式实现。对学——学生结对相互检查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思想交锋,并相互启发,解决预习时的部分疑难,并提出共同的和新的困惑。群学——首先,在学习小组内,组员各自提交问题,进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将共同的和认为是较有价值的问题提交班级研讨,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充分展示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6、拨。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交流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规律性、思想性等本质性的内容进行梳理,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

四、自读自练,拓展延伸。

7、练。学生完成学案“课堂反馈”板块练习,检测课时教学效果,教师当堂作出反馈。课内完成。

8、拓。完成练案中的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并作程度不同的拓展延伸。

七、研究思路和方法

建构语文学习课堂范式,意味着我们要改变和重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出“四步教学“范式课堂背景下的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并把这种基本模式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要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中。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践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听评课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学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以及学生好的学习经验。

(3)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4)实践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各年级各班语文学科进行实践,并选择随机调取班级进行跟踪调研。

八、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一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构建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

主要工作:

(1)召开教研组会议,讨论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2)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主持人和主要负责人,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8月):

主要工作

(1)语文组全体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践。

(2)课题组成员组织理论学习,召开教研组会议。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的比赛。

阶段成果:相关论文,课题小结,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改进、提高与完善阶段(2016年8月——2016年12月):

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

(2)撰写研究报告

(3)完成课题实验,做好课题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相关论文

九、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四步教学”背景下适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我校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指引下,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成为学生获得新知的服务者。让课堂教学真真成为师生学习互动的教与学的过程。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已经具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语文成绩稳步前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校语文组能独立对外开展展示课。能够激发周边兄弟学校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不断深入地进行教学研究,为促进我县语文教学研究尽一份责任和义务。
   十、课题组织:

1、课题主持人:张芙蓉

2、课题组主要成员:

吴德勇    何  维   梁明凯   程  邈    李疆君

3、课题组研究实践成员

全体语文教师

十一、拟参考的文献

《“四步教学”范式课堂研究》(实中课改)

《高中政治“四步九环节”》 (实中课改)

《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实中课改)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范梅香著

《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马友文编

《走进高中语文教学现场》吴冰沁著


分享到: